时间:2023-04-12 15:22:00
产业结构的变动与消费升级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受到消费结构变动的制约。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分析了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关系,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是经济学中的两个基本范畴,也是国民经济总体构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产业结构是指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三大产业或具体产业间的关系和比例。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以及相互间的质和量的关系,它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消费特色和消费发展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消费的变动规律。产业结构的变动与消费升级密切相关,消费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产业的发展必须适应消费需求变动的趋势,并且要善于发现潜在需求,才能发展壮大。
一、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变迁
1、消费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关系
(1)市场消费需求是新兴产业形成的基础,是产业升级的直接动因。市场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的前提,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水平和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潜在的新需求将逐步形成和扩大并对新供给形成强大拉力。在需求拉力的作用下,生产新产品的企业将逐渐出现并发展起来,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新企业的群体就可能发展成为新兴产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人们用于衣、食、住、行的支出结构将会发生变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将会逐步升级,新的产业也大体上沿着这一路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轻型化阶段、重工业化阶段和高加工化阶段分别和人类不同层次的需求相适应。
(2)消费结构变动决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也决定了经济增长的空间。在一个国家进人温饱阶段之前,农业和轻工业的需求弹性最大。在非农产业中,以纺织、食品、造纸及家具等为主的轻工业在强大的需求拉动下发展最快,这就是工业化的前期阶段。随着收人水平的上升,人们的购买力开始转向耐用消费品,特别是以汽车为代表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同时随着居民收人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就开始转向对服务业的需求,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弹性开始迅速提高并在市场的拉动下快速发展。随着收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扩大,他们对物质产品之外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追求,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发展。
2、消费结构演变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演变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消费升级,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的演变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1)第一次消费结构升级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此时,粮食消费下降、轻工产品消费上升。这一转变对我国轻工、纺织产品的生产产生了强烈的拉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并带动了第一轮经济增长。
(2)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在这一阶段的前期,“老三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和“新三件”(冰箱、彩电、洗衣机)分别是温饱和小康时期的标志性消费品,作为一种时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后期阶段的消费特点是:家用电器消费快速增加,耐用消费品向高档化方向发展,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电、大容量冰箱、空调器、微波炉、影碟机、摄像机成为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这一转变对电子、钢铁、机械制造业等行业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动了第二轮经济增长。
(3)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转型正驱动着相关产业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尤其是与IT产业、汽车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相联系的消费增长最为迅速。
二、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及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1、国内外信息需求膨胀并成为消费主流,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
伴随着GDP的增长,人们的消费必然会向非物质的方向转移,物质经济将逐步让位于信息经济、体验经济。随着社会高度信息化,网上购物、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消费形式正风靡全球,数字产业的发展正是适应了社会消费方向转移的结果。在发达国家,人们在文化娱乐、通信服务的支出早已超过用于服装的支出。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信息消费在家庭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也得到迅速提高。此时,人们需要更精致地生活,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化娱乐享受,数字内容的信息服务也将成为广大消费者越来越切实的需要。此时信息需求产生的巨大市场拉力,必将拉动信息产业尤其是数字内容服务业的高速发展。
2、新型文化消费日益成为消费时尚,推动了创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居民收人的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会逐渐下降,而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会逐步上升。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当人均GDP在1000-5000美元时,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制造、加工和传统服务业;当人均GDP在5000-10000美元时,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在于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文化消费也呈增长趋势,居民消费结构中用于文化教育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大,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兴起的重要内在动因。
3、健康消费水平的急剧上升,推动了生物医药、保健产业的发展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和健康观念发生改变,医疗保健消费增长迅速,健康需求日益多样化、高级化,生物医药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药品的消费水平还很低,人均药品消费不足10美元,而中等发达国家每年人均消费药品达40-50美元,欧洲为160美元,美国和日本都超过200美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防范疾病的观念转向重在预防、保健,重在对亚健康状态的及时调整,医疗模式也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为预防、保健以及治疗与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药品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很大。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分析,21世纪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疗用品市场。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涌现出一批高收人群体,他们对更优质医药产品的需求将会启动医药领域的高端产品市场,扩大医药市场消费层次,为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4、以汽车、住房、耐用品为主的热点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增强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活力
汽车产业的产业链长,辐射面广,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服务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对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汽车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该产业可以对高科技行业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再次,汽车产业也为相关产品的发展提供潜在市场,为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住房消费热不仅能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兴旺,还会推动建材、装饰装演用品、家具、家电等商品的销售,促进与这些商品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各种家庭耐用品的持续消费将为相关产品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也会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产业升级。我国居民的兰次消费升级都对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也扩大了投资空间。未来我国消费结构的演变升级将进一步活跃,把握消费结构升级的契机,不仅有利于形成新的国内市场空间和经济发展空间,也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三、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1、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选择
(1)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人水平。第一,要调整收人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人分配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的收人水平尤其是农民的收人水平二提高广大农民的收人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大力推进工业化,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大力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而在城镇中应注重提高广大了田枚人者的收人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人者的比重。此外,还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在东部率先发展的同时,要加快西部的开发和中部地区的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收人与消费差距,为消费结构的升级创造条件。
(2)要积极调整消费政策,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同时,为了适应鼓励消费,促进消费升级的客观需要,要逐步清理、废除各种限制消费的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对鼓励消费的政策的实施认真落到实处。
(3)由于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消费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倡导科学、合理、文明的消费观。通过消费教育,消费者可以掌握更多的消费知识和消费技能并能对新型消费品和服务的知识进行及时的了解和高效应用,从而使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推进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
2、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选择
如果产业结构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会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消费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终极拉动力量,从动态的过程来看,产业结构必须与消费结构相适应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选择好主导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结构的特征。目前二元经济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因此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在农村和城镇主导产业的选择也应有所不同。对处于成长期的朝阳产业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同时对部分衰退产业应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对其进行有效的整改,使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化。从企业的角度看,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的部门,要重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并能够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规模、投资方向以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增强企业的有效供给能力,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和消费结构的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其他网络渠道,仅供欣赏,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涉及到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email:mlunwen@163.com),我们核实后会立刻删除。
CSCD期刊
月刊
部级期刊
双月刊
3区
Quarterly
Journal Of Applied Crystallography
3区
Bimonthly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4区
Bimonthly
Journal Of Molecular Neuroscience
3区
Monthly
Nano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
4区
Irregular
4区
6 issues/year